孩子不听话,或许是因为你不懂得“积极教养”
标签: 性格
作者:周筠
来源:丁香妈妈
分类:性格教养

你的孩子在慢慢长大,突然你发现他开始不那么乖了,动不动就说「不」,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要做。、

很多育儿专家称这个阶段为「幼儿叛逆期」,一般是在两岁半到三岁左右。

这个时候,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发时期。有些父母,可能会用家长的权威限制和命令孩子,希望能让孩子听话。

而还有一些家长,他们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可贵的自主需求,他们更愿意尊重和接纳孩子宝贵的自主性,给他多一些选择,并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方向。

第二种育儿观念,我们称之为「积极教养」:

相比外在的行为,积极教养更在乎孩子的内心需求,着重培养孩子乐观、积极的成长心态。

和大家分享两个真实的故事,希望能给家长们一些启发。

尊重孩子的需要

我的女儿从小就显示出比一般孩子爱动的特点,才八个多月的时候就能在我腿上连续蹦跳 800 多下,天天如此,直到把我的手腕都弄出腱鞘炎了。

女儿 5 岁时,我们带她上钢琴中心的音乐启蒙班。全班 20 多个孩子,唯独她坐不住,她很快就能听懂老师讲的东西,然后就不耐烦了,总往坐在一旁的我身上扑,我每每都觉得尴尬。

1. 快乐原则

等到了三四年级,女儿爱动的特点就更加突出,反映到练琴方面更是让人头痛,所以练琴成绩起起伏伏。好在我们秉持着快乐练琴的原则,只是要求她坚持每天练琴。

她也愿意每天都练,但是绝不肯超过一个小时,我们也就由着她——本来也没打算走专业道路,也不是为了考级拿证,就是希望她既然喜欢钢琴,那就练下去,成为终生的一个爱好。

2. 不勉强孩子

到了小学五年级,每天的练琴时间减少为 30~40 分钟了,磕磕绊绊地总算能坚持每天练琴,她绝不肯多练,我们也不勉强。问她是不是放弃不练,她也不干。

但是,就是这样练琴,她也能练得不错,今年是练琴的第七年,顺顺当当拿到了钢琴十级证书。其实并没有不得了的苦练,因为她在琴边坐不了那么长的时间。但由于帮她用心找的钢琴老师教学经验丰富,孩子跟着这样的老师学琴,效率很高,所以即便每天只练 30~40 分钟,练琴效果依然不错。

因此,我们不会拿别人家一坐就两三个小时的孩子来和她比。好些孩子练到十级就不再继续往下学了,女儿却愿意一直跟着老师学下去,因为钢琴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了。她从没讨厌过钢琴,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学琴规律,我们做家长的,已经不需要再在钢琴上给她任何提醒了。

3. 让孩子自主选择生活方式

孩子总和我说,觉得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力气,所以她需要大量的运动。

今年她上了初一,每天早上 5:40 就让自己被闹钟叫醒(这是她自己定的时间,我们觉得太早了,但她坚持要这么早起来,没办法,就由着她了),起床后便跳绳 4 000 下,出一身汗,然后她就觉得浑身都有劲,一天都舒坦。

女儿下午还要参加校田径队的训练,虽然运动量不小,但她并不觉得多累。每天上学放学加起来骑车一小时,这样每天少说也是两个多小时的运动,可她依然不觉得累,回到家里做完作业还要练习篮球基本功——周末要参加篮球训练。

总有家长觉得我女儿这么爱坚持运动是有毅力、刻苦等等,其实这不过是女儿成长的内在需要,是她保持身心平衡的重要方式。

我不过是顺其自然,让她按照自己的需要去选择生活的方式。

只要注意好给孩子买合适的运动鞋、运动衣和护具,以及通过教练传授给孩子必要的身体防护知识,就可以放心地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感受去坚持运动,不必多虑。

发挥孩子的特长

还有个例子是我亲戚的一个孩子。这个孩子出生在美国,生下来就个性特别,非常能哭,哭起来不依不饶,令他妈妈身心交瘁。

长大一些后更是能看出这种特别的个性。比如他五六岁时,需要做一个包皮手术,他问父母,在哪里能够看到这种手术的视频,他想先了解一下。父母不愿意他看,怕他看了害怕做手术。他就不断问父母一些单词该如何拼写,比如「penis(阴茎)」具体如何拼写,他妈妈搪塞他,告诉他是「genis」,他在网上搜索不出来,发脾气,他妈妈装糊涂。

手术做完了,他还是想继续找到这样的视频来看。有一天,他妈妈惊奇地发现,他居然找到了,也知道了「penis」才是正确的拼写。他就是这样的个性:认准了一件事就不依不饶要去做到,我们常笑说这是个小偏执狂。

1. 为孩子营造包容的环境

等到这孩子上小学了,这种不依不饶的个性就更是有别于班上的同学。他妈妈小心选择了一所小学,这所学校以对孩子的包容著称,这孩子在班上很快乐,因为老师是个有智慧的人,对他所有看上去特别的表现都淡然处之。有一次,老师和他妈妈聊起来,打趣说:你的孩子的确很特别,他将来可能会是个名人!

2. 引导孩子发挥特长

有一年,这孩子随同父母回到中国,在我们家看到我女儿弹琴,一下子眼睛发亮,也要求弹奏,而且坐上琴凳就不肯下来。我女儿那年开始弹奏六级的曲子《牧童短笛》,这孩子也要求学这首曲子,可他才第一次碰钢琴呀!

回到美国,他妈妈给他找了一位俄罗斯钢琴老师,开始正式学琴,他和老师说:「老师,我想学《牧童短笛》。」俄罗斯钢琴老师见多识广,并不会批评一个才学琴的孩子就想弹奏《牧童短笛》是异想天开,而是点头赞许他的渴望,并允许他在练习钢琴基本功的同时,也对着琴谱摸着练习《牧童短笛》,只是建议他「慢慢练,弹对音」。

没想到的是,半年之后,这孩子居然真的能够弹奏出《牧童短笛》了,当然速度不会快,可是却能弹得一个音都不错,清清楚楚,令人称奇。

而且俄罗斯钢琴老师发现他的音乐天赋非常高,所以教了他一年后,老师建议孩子的爸爸妈妈给孩子换一个水平更高的老师教。如今两年多过去了,这孩子不仅在学钢琴,还开始学小提琴,而且学了不久小提琴也拉得不错,钢琴的即兴弹奏也很像那么回事儿。

他的个性依然有较多的偏激之处,但音乐却依然很好地平衡了他的这种偏激,且极大地发挥了他在音乐上的独特天赋,带给他很多的快乐。

我一直觉得这个孩子的父母是很有智慧的人,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发挥孩子的特长上,而不是盯着这种个性上的偏激可能会带来的破坏。

孩子的能量有了他乐意的去处,有了发挥,有了创造,他自然就会快乐、积极地成长。